简体中文
耳穴疗法:横贯古今的传承
天绘智能 » 新闻 » 健康 » 耳穴疗法:横贯古今的传承
耳穴疗法:横贯古今的传承
天绘智能 » 新闻 » 健康 » 耳穴疗法:横贯古今的传承

耳穴疗法:横贯古今的传承

浏览数量: 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4-06-13      来源: 本站

["wechat"]
耳穴疗法:横贯古今的传承

针灸学是中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用经络和腧穴来治病的一门学问。而耳穴疗法正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经络诊疗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耳廓上的特定穴位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起源于古老的传统中医学。

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记载了耳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  说明早在秦汉时期,耳穴的神奇就已经被中医学者们注意到了。

而在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更是提出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观点,可见耳穴在经络中的重要地位。《黄帝内经》中还阐述了耳穴与脏腑的关系,以及耳穴诊病与治病的理论与方法。

微信图片_20240613091655

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经・ 师传》记载:“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灵枢・厥病》记载:“耳聋无闻取耳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对耳穴的研究并没有止步,唐代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翘者,寄见于儿,荣华与耳。”到明清时期对耳穴的应用就更广泛了,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曰:“耳尖耳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清代吴尚先《理论骈文》介绍用“半夏、蝉蜕塞两耳治少阳疟疾。”并称“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此法亦治不睡。”


微信图片_20240613092426

近代对耳穴的系统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医学博士保罗·诺吉尔(Paul Nogier)首先开展研究,认为耳朵上的特定穴位与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有关联,并提出了“倒置胚胎”理论。他的研究和贡献对耳穴疗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8年12月,叶肖麟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摘译了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Nogier.P的发现,促进了耳穴疗法在国内的发展。耳穴疗法经过现代中医学者的广泛实践与研究,逐渐形成了更完善的耳穴图谱。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著《针灸学》集耳穴154个,70年代末,耳穴名称已增到300个。

由于世界各国对耳穴的认识各异,缺乏统一的定位,命名标准,加上耳穴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耳穴的混乱现象。1982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委托我国拟定耳穴的国标化标准方案,我国耳穴下作者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我国对耳穴研究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参阅英、德、法、日各国文献,选取了临床实用有效的,不能为其他穴所代替的耳穴,并兼顾不同语种的人都易于学习和掌握,经过反复修改,制定出“耳针穴名国际化标准方案”。1987年6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穴名标准化会议”上,基本通过了此项方案。该方案共有耳穴90个,对耳穴名称、定位、主治病证均作了统一规定。


1992年10月1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并于2008年进行二次修改,修订成了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国标—— [GB/T13734-2008 耳穴名称与部位标准]

如今,耳穴疗法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健康保健的疗法。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的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和平衡。

总的来说,耳穴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医学传统,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实践,它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疗法体系,并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耳穴疗法可以调理和治疗身体的疾病,促进健康和平衡。随着科学的进步,耳穴疗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它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表格名称

快速链接

技术支持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电话:19952405408
电话:025-52704887
电子邮件: sales@tallpic.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568号17B栋 210000
​版权所有© 2024 天绘.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065552号-1 |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技术支持 领动
​版权所有© 2024 天绘.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065552号-1 |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技术支持 领动